欢迎来到合肥市长江路幼儿园!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新闻直播

【长幼·科探童玩】总园:雨水收集器

——小二班科学探究主题活动

发布日期:2025-09-09 10:46 作者:郭雨桐 来源:合肥市长江路幼儿园 字体:[] [] []

淅淅沥沥的小雨下着,孩子们入园后正忙着换鞋,忽然发现地上有一滩水。大家立刻围了过去,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起来。​

暖暖好奇地问:“这里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水?”​

小琛看了看自己的雨衣说:“这是我们雨衣雨伞上面掉下来的水!”​

墨墨轻轻说:“雨衣雨伞上面有这么多水的吗?落在地上好可惜啊,我们能不能收集起来用呢?”​

这个想法一下子提醒了大家,孩子们都说好,还想到可以把收集起来的雨水留着给小花浇水。就这样,顺着孩子们的兴趣,一场关于雨水收集的探究活动,悄悄拉开了序幕。

用什么容器收集雨水?

墨墨:“我想用牛奶瓶收集。”

曼曼:“我觉得可以用塑料瓶收集。”

暖暖:“我觉得用家里的桶可以收集的更多。”

......

窦老师:“那请你们把觉得可以收集雨水的容器带到幼儿园吧!”

集雨初尝试

孩子们从家里带来了各种收集容器,在幼儿园里也找到了一些合适的容器。小朋友们带上工具来到操场上,兴奋地收集雨水。有的把容器架在树上,有的直

接放在地上,还有的选在没有遮挡的空地上......

哪种容器接的雨水多?

到底谁才是接水冠军?孩子们通过实验验证:

方法:将收集的雨水倒进同样的容器里,画上水位线比较。

发现:容器口径越大收集的雨水越多。

每次大雨过后,我们都带着幼儿去观察自己的雨水收集器,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孩子们对不同容器的集水效果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如何制作既能收集、又能储存的雨水收集器?

1.设计改进雨水收集器——将自己的想法画出来

桐桐:“我要做一个像大喇叭一样的收集器,上面大大的,下面连着一个桶!”(漏斗形)

多米:“我的收集器要有两层,第一层接雨水,第二层存水,中间有个小门可以开关。”(分层设计)

2. 亲子共创实践

我们发起了“家庭雨水收集器DIY”活动,鼓励家长和孩子利用废旧材料共同制作。孩子们带来了各式各样的创意作品:

案例1:花朵雨水收集器(多个塑料瓶拼接)

小言:“妈妈帮我剪开5个饮料瓶,拼成一朵花的样子,每个‘花瓣’都能接水,最后流到中间的桶里。”

科学发现:多入口设计能收集不同方向的雨水。

3. 周一分享会——孩子们的成果展示

在班级分享环节,孩子们兴奋地介绍自己的作品:

邵邵:“我的收集器有个长长的管道,雨水可以从屋檐直接流进桶里!”(模仿建筑落水管设计)

书颜:“我在桶上装了刻度线,能知道存了多少水,就像量杯一样!”

多米:“我的雨水收集器存水桶盖上瓶盖,可以直接浇花,瓶盖上有细孔。”

墨墨:“我的雨水收集器有一个倾斜的嘴巴,可以接很多的雨水。”

4. 优化方向——从“收集”到“储存+使用”

在实践后,孩子们提出新问题:

曼曼:“怎么让水更方便地流出来?” → 尝试在桶底安装水龙头或软管。

汪老师:“真正的雨水收集器不仅要‘接住水’,还要‘存得住’、‘用得好’。接下来,我们可以试试怎么让这些水自动去浇花!”(自然衔接到“自主灌溉”探究)

如何实现自主灌溉?

胡老师:“每次都从雨水收集桶里舀水浇花,太累了。”

多米:“如果桶里的水能自动流到植物上,那该多好!”

孩子们在游戏时还在不断产生新问题,我们逐一展开讨论,有什么便捷的方法自动给的植物浇水?

创新方案:受到多米妈妈(医院工作)的启发,孩子们想到可以安装像打点滴一样的细管子。目前我们正追随这个创意进行优化改进。

我们的雨水收集器4.0升级版诞生啦!

本次 “雨水收集器” 活动蕴含多元教育价值。对幼儿而言,从亲手制作收集器到实际应用雨水,不仅直观理解水资源循环理念,启蒙环保意识,还在操作与思考中锻炼手部精细动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对自然与生活的责任感;在家园互动环节,将节水行为融入日常生活,逐步形成绿色环保的家庭生活习惯;对幼儿园教育而言,活动成功搭建课程与生活的桥梁,将环保主题有机融入科学、艺术等领域。

撰稿:窦虹霞

初审:窦虹霞

复审:李志睿

终审:丁  婕

编辑:郭雨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