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90年代,陈廷海做起帮助村民销售农副产品的生意,靠着诚信与厚道,大家对他非常信任,越来越多的人把自己种植的农副产品交给他去销售,“交给他,我们放心。”
2006年5月,陈廷海向红光村200多户村民收购了100万斤的油菜籽,拖到枝江某油菜加工厂出售,这批油菜籽,价值95万多元。由于一时疏忽大意,陈廷海将收购的全部产品以集资的形式给了油脂厂,同年年底,油脂厂突然宣布破产,近百万元债务落到了陈廷海的身上。
“当时发生那个事后,真是不想活了。”陈廷海回忆,事发后的一段时间,他把自己关在家里,万念俱灰。
乡亲们的温暖给了他极大力量。周围邻居和农户知晓事情原委后,没有一户主动上门要欠款,大家还安慰陈廷海说,钱可以不要,但希望他不要一蹶不振。
“大家的包容和支持,让我特别感动。我知道,乡亲们挣钱都不容易,必须还清欠款。”随后,陈廷海振作起来,外出打工,收购粮食,每天与厂家和商家打交道,立誓要将欠村民的钱尽早还清。
在陈廷海家,有一个厚厚的记账簿,上面记载着欠款还款的情况:谷子收起来了,有了一笔钱,先还张家一点;做点小生意,小赚了一笔,赶快给刘家还一点;农闲时节,外出打工挣了一点钱,迅速还王家一点欠债。5000元、1万元、2万元,一年、两年……漫漫还债路上,他从未停下脚步。
在大家的支持下,慢慢的挣一点还一点,如今,61岁的陈廷海,已还清了所有债务。“无债一身轻,虽然辛苦,但现在才感觉到心里踏实。”陈廷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