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是孩子们自由探究的乐园。绿树、繁花、蚁虫皆是激发孩子奇思与妙想的来源,与大自然接触是幼儿的发展需要,也是每一位幼儿的权利,幼儿需要通过与自然的接触,逐渐发展出对自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幼儿园《纲要》指出:“让孩子喜爱动植物、亲近大自然、关心周围的生活环境,使之感受自然界的美与奥妙,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认识的兴趣”。结合本学期班级幼儿的发展需要、习惯养成和实际情况,我班开展了“你好,大自然”为主题的系列班级特色教育活动。下面我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本次班级特色活动汇报:1、探秘自然,唤醒幼儿学习天性;2、倾听童声,游戏故事伴随幼儿成长;3、家园共育,温暖陪伴从“心”开始。
一、探秘自然,唤醒幼儿学习天性
一场不经意的发现
一群小小的生命
唤醒了小朋友们内心强烈的探索热情
与生俱来的好奇心
编织成一幅幅童真美好的画面
1、缘起春天,发现探索萌芽
3月,万物复苏,嫩绿的小草冒出了大地,五颜六色的花朵也开始悄悄地绽放。幼儿园的“野趣”区成了大家最喜欢去的地方,这天下午,孩子们有了新的发现:“哥哥姐姐的兔子在吃草,他只吃绿色的草嘛?”“看,树上有小鸟!”“有一只西瓜虫!”“快来看,我发现这里有好多小蚂蚁。”一个个小脑袋围着蚂蚁叽叽喳喳地讨论起来。草地上到处都是孩子们好奇和兴奋的声音,直到回到班级还久久不息。
为了支持孩子们对各种小动物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结合我们班的《你好,大自然》主题,我们决定开设一个关于可爱的小动物分支主题:并设计了“发现小动物”的调查表,请孩子们和爸爸妈妈利用愉快的周末时间走进大自然,跟着春天的脚步,去寻找发现各种小动物......
2、寻找各种各样的小动物
这一找,不得了!孩子们各个都带着自己的照片、调查表和老师小伙伴们分享自己的发现:“这是我奶奶家的小狗,它叫小黄,后面这个小屋子是他的家,晚上他就在这里睡觉。”“这是小金鱼,它生活在水里,没有水它会死掉的。”“我妈妈带我去看小羊了,我还喂它吃草,它住在栅栏里。”“我去公园看到了好多鸽子,它们都住在小木屋里。”叶恩小朋友还告诉大家一个特别的发现:她拿着放大镜看到这几只小蚂蚁不住在土里,原来它们是住在石头缝里的。其他小朋友听了也都睁大了新奇的眼睛。 幼儿对于身边的花开花落,动物生长这些自然现象早已习以为常,却并未真正的了解他们。其实,自然环境不仅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物质环境,他还是取之不尽的“活”教材,蕴藏着丰富的奥秘等待着我们去探索。于是,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孩子们渐渐的将自己的生活中也融入了动物朋友的影子,说它们的故事,看它们的外貌,当然还有小朋友们最喜欢的利用手中的画笔,画出了正在破壳而出的小鸡、海洋里自由翱翔的小鱼、青蛙妈妈带着一群蝌蚪宝宝在水里游来游去,黏土制作萌趣横生的小鸡,撕出可可爱爱的小狮子.....
3、合作探秘毛毛虫的家
幼儿园的野趣区总是有各种各样的宝藏,孩子们每天最喜欢的地方就是去那里玩耍了。一片梨子树上掉下的枯叶,一朵小不起眼的小野花,一根小鸟脱落的的羽毛,一颗沾着泥土的小石子都仿佛充满了魔力,吸引着孩子们的眼球,更何况此时,各种小蚂蚁、蚯蚓、毛毛虫都钻出来啦!看,蕊蕊、萱萱、小苏和言言他们正热情的给小毛毛虫建新房呢!他们把毛毛虫的家选在了树下,并从旁边拿来了石子和树叶,几个人摆摆弄弄,一个“毛毛虫的家”就完成了。几个人七嘴八舌的说着“这个是一个电视机,放在这里才能看到。”“这个叶子是小毛毛虫的车库。”“这是滑滑梯,给它玩的。”孩子们都根据自己生活中的经验,将石头、树叶这种普通的自然物赋予了实际的意义,玩起了用自然物搭建的游戏。
4、毛毛虫的家更漂亮了
一天,小朋友们正在用橡皮泥捏小花,萱萱跑过来跟我说到:“老师,我们今天还去小花园玩吗?我要把这个小花给毛毛虫当小床,这样他的家就更漂亮了!”旁边的言言立刻也说道:“我这个可以给毛毛虫当沙发,坐着好舒服。”原来是孩子们觉得,毛毛虫的家还不够好看,那怎样让它的家更好看更舒服呢?于是我们便开始了一场毛毛虫之家的小创作。孩子们想到可以利用我们的黏土对小蚂蚁的家进行装饰。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多的关于家的经验,我们也一起寻找了各种设计图片共同欣赏,说说最喜欢自己家的什么地方,然后动手做一做出各种物品放到毛毛虫的家里,孩子们看着经过自己用心改造过的家,都为毛毛虫能住进自己的大房子感到开心。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任何一段有价值的经验,应该既有趣,又有效。活动绝对不是简单的快乐,还要成为幼儿经验生长的过程;以现有的简单材料为基础,引导幼儿多思考,勤动手,充分发挥其创新思维,提升幼儿的创造热情。连续的经验更容易使幼儿掌握和迁移。主题探索活动对教育目标、内容、资源、形式进行整合,学习是一个不间断的过程,主题活动强调活动之间的关联性和逻辑性,让幼儿在连续的时间获得连续的知识经验。班级根据班级情况选择主题和内容,促进本班级幼儿的全面发展。
5、小小设计师
有了毛毛虫家的创作经验,孩子们似乎迷上了喂小动物们建一个新家的愿望,我们开始了为小鸟搭一个小窝,为小鱼挖一个小鱼塘,为小猫咪设计一个软软的小屋等等。除了设计作品,在桌面游戏时、在积木搭建时,孩子们都不由自主为心爱的小动物设计搭建起了家。这是天浩小朋友玩磁力片时搭建小狗的家。为什么是小狗的家呢?天浩解释道:我家的小狗住的房子是三层,小狗从第一层进去坐电梯到第二层吃完饭,然后再去第三层睡觉,小狗住在这样的房子里会很方便;佩佩和小然用积木搭建的是一只小猫咪的家,小猫咪有一个大的停车库,可以把自己的车放进去,然后经过车库的小门,可以到达睡觉的地方和吃饭的地方,在房顶上有一个滑滑梯,可以直接滑下来......
陈鹤琴先生说过:“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比起直接告诉答案,老师们更支持幼儿探究和分享交流,体验探究和发现的乐趣。孩子们用讨论探究的方式,一步步进行设计,给了毛毛虫一个漂亮的家,这是开放的学习空间,是大自然赋予的资源。活动中,幼儿不但收获了果实,还收获了许许多多的第一次,满载而归的“收获”已深深感染了每一个幼儿。
二、倾听童声,游戏故事伴随幼儿成长
在自然里游戏
在体验中成长
儿童有一百种语言、一百个想法
尊重儿童
倾听童声
一百种世界等着儿童去创造
随着孩子们知识、经验的增长,他们开始通过手中的小画笔来表现自己的所想所见。由于年龄特点,许多小宝贝还不能画出具体的形象事物,有的线条画得歪歪扭扭,有的涂色不够耐心等。面对这些情况,我们常常会利用晨间接待和餐前自由活动的时间有目的对让孩子进行练习。从学会正确握笔姿势到按照顺序涂色,再到简单的动物形象,就这样孩子通过一次次的练习,孩子的手部精细动作得到了发展,小肌肉群也获得了锻炼;涂色时,孩子们的专注力与意志力也得到了培养,有的孩子甚至“画”起区角牌上的字,前书写能力在悄悄萌芽的同时也为之后的幼小衔接做好了准备。孩子们慢慢的将自己的生活画进了图画里,我们的“游戏故事”悄然而生。
“游戏故事”中蕴含的儿童观背后的意义与价值相信老师们都已经产生了高度共鸣。在这个学期里,孩子们最喜欢的游戏,最热爱的劳动,最有趣的回忆都被那支七彩的画笔记录在游戏故事里,可能他们的绘画技术还比较稚嫩,他们的色彩搭配没有那么完美,但是每当我们打开一幅孩子们的作品时总是会令人惊艳和捧腹大笑。
1、户外游戏后的故事
户外游戏结束后,孩子们拿起画笔,记录下了自己在小花园发现的有趣的故事。帆帆画了一个大大的绿色的毛毛虫,他说,在小花园第一眼就看到了一个好大好大的虫子,仔细一看是一个毛毛虫,之后自己又看到了毛毛虫附近又几只小蚂蚁,他们太小了,不仔细看都看不见;蕊蕊说她看到小蚂蚁的家是一个小洞洞,小蚂蚁钻到洞洞里面去了,所以把中间的小房子画的小了一点,但是蚂蚁们是可以进去的。黄叶恩把自己和好朋友在小花园玩的过程画了出来,她和好朋友在小花园看蚂蚁,看小花,发现了好多好多春天的小秘密;另一幅叶恩则把瓢虫当成是自己的朋友,她在滑滑梯上发现了它,觉得瓢虫在和自己一个玩滑滑梯;紫萱发现了很多漂亮的粉色小花,远处她的好朋友蕊蕊在滑滑梯上玩呢。
2、体育游戏中的故事
蕊蕊一开始拿来这幅画,真的没看出来是什么。但是经过孩子的一番解释,我明白了:这是我们一起玩彩虹伞的样子,在画彩虹伞的时候,蕊蕊的视角也很独特,是一个俯瞰的视角。孩子在玩彩虹伞的时候视角比较单一,而且看不到全部的孩子,而且她明白,所有的孩子在这个视角下只能看到一个脸,蕊蕊通过空间视角的转换说明蕊蕊的空间思维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元也的画面里有四个圆圆的东西,他说这是外面的小车,小车有四个轮子;小泽画的是他和好朋友一起玩,他觉得滑滑梯对他来说就像一个庞然大物一样很大很大,自己和好朋友很小,所以用笔画了一个大大的范围表示这是滑滑梯,画两个小小的人影表示自己和朋友;这是刚入园时候的作品,后面有一幅他的小菜园的作品,待会可以观察比较一下他的绘画技术的进步。然然知道梯子是黄黄的,所以用黄色表示梯子,另外闫立馨小朋友画了一个小人在梯子上,两个人都是画梯子,为什么不一样呢?因为两个小朋友是用不同的角度观察梯子的,不同的角度,所以不一样:一个小朋友在看梯子,一个小朋友在爬梯子.......每一幅作品都有一个故事,一个等待我们读者去倾听去探究去发现去思考的故事。
3、小菜园里的故事
小菜园从一开始的光秃秃到现在的大丰收,每一个一个小小的变化都被孩子们记在心中,念叨许久。一个小辣椒都会让孩子们激动半天,让我们一起看看孩子们从小菜园回来之后记录下的各种场景。有的孩子画了很多的菜,譬如自己看到的辣椒、西红柿、还用红色和绿色区分成熟的与没有成熟的;有的孩子观察的很仔细,发现不同区域都会有一个小牌子,上面写了班级的名称,还有的孩子听大人说没有太阳菜就长不熟,所以画了2个大大的太阳,希望小菜地多照照太阳,能够快快长大,还有的孩子对玉米很有兴趣,用黑黑粗粗的线表示长长的玉米须,像长头发一样。
4、班级里的故事
孩子们不光记录自己的生活,还记录下了自己劳动的过程;我们班的一帆小朋友喜欢助人为乐,看见班级的地面有水就会及时拿拖把把水拖干净,戴卓然小朋友在一次午饭后,发现自己的桌面很脏,有好多的饭粒,就拿毛巾把饭粒擦干净了,他清楚的记得自己那天穿的是一件只有袖子是黑色的衣服,所以把袖子凃成了黑色,其他地方都不涂色。余科言小朋友在一次劳动中无意间看见地面是黄色的,也记录了下来。通过孩子的眼睛,我也更加愿意用心去观察这个世界。架椅子的元也。生活给予了孩子丰富的经验,游戏是孩子基于生活经验的再次创造,孩子在游戏中进行着劳动,并将这种经验迁移到生活中,体验到了劳动的价值感和存在感,还通过游戏故事记录下了孩子们的生活点滴。感谢游戏故事接入到我们的生活当中,记录下了这么多美好的精彩的瞬间,让他变成了孩子和老师心中永恒的记忆。
一个快乐的童年,一定是多姿多彩的。温暖的老师、快乐的玩伴,有趣的游戏、美好的回忆陪伴着孩子们成长。通过这一个个有趣的游戏故事我们走进了孩子的世界,走进他们的生活,与他们一起体验这个世界的奇妙和美好。
三、家园共育,温暖陪伴从“心”开始
因为孩子,
我们会有积极的交流;
因为孩子,
我们会有默契的合作;
因为孩子,
我们会成为亲密的朋友;
因为孩子,
我们在这里有一场最美的相遇。
由于疫情防控原因,每天和每一位家长面对面沟通几乎是不可能的,而许多家长又希望多多了解孩子在园的一日情况,利用各种多媒体途径搭建沟通桥梁,便成了我们的最优选择。我们经常会利用班级群,将幼儿在园一日生活拍成照片和视频上传,家长们看见孩子们在园生活的开心,在园的活动那么的丰富,那么的能干,都纷纷发出了赞叹:“看见孩子们在幼儿园生活的这么丰富和开心,是家庭给不了的,感谢老师的培养和悉心教导让孩子成长有了质的飞跃。”“孩子们真能干,会做这么多的手工,会画这么美的画面。”“我家刚刚开始只能说一些叠词,现在能说完整的句子了,这离不开老师的教导。”老师也会通过分享一些优秀作品和小朋友在家的能干小片段案例,积极引导鼓励家长在家和孩子们共同进行亲子阅读,参与劳动,动手能力的锻炼等等,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让家长正确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
我们一直告诉我们班的家长:陪伴孩子成长是一门“慢艺术”,也是家长的一场修行。成长真的是一瞬间的事情,孩子也是我们的老师,让我们用心陪伴,静待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