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合肥市长江路幼儿园!
当前位置:首页 > 教研科研 > 教师论文

《倾听、尊重、指导》案例分享

——以《扎染》美术活动为例

发布日期:2024-11-08 10:23 作者:战蕾 来源:合肥市长江路幼儿园 字体:[] [] []

《倾听、尊重、指导》案例分享

——以《扎染》美术活动为例

合肥市长江路幼儿园教育集团天成分园 宋红

一、案例背景

在幼儿园美术欣赏课程中,孩子们会接触到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如绘画、雕塑、工艺品等。这些作品不仅能让孩子们感受到美的魅力,还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而扎染作为一种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魅力的传统手工艺,其作品色彩斑斓、图案精美,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为了让孩子们感受到我国民间艺术的风采,感受扎染的图案美、色彩美和形式美,在《扎染》欣赏课程中,教师运用了倾听、尊重和指导的策略,帮助孩子们深入了解扎染的魅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作兴趣。

二、案例目标

1.初步了解中国传统民间艺术扎染。

2.能大胆进行扎染创作活动,尝试在不同的扎染物上表现出各种图案。

3.通过扎染活动,感受中国传统艺术“扎染”的美。

三、倾听是关键——捕捉创意之源

在美术欣赏课程中,倾听是至关重要的。教师需要耐心倾听孩子们对于艺术作品的看法和感受,尊重他们的独特视角和意见。通过倾听,教师可以了解孩子们的审美偏好和认知水平,从而更好地引导他们的欣赏活动。

1.倾听孩子的兴趣点

在活动开始前,我们通过与孩子们的交流,了解他们对扎染的兴趣点。有的孩子对扎染的色彩组合特别感兴趣,有的孩子则对扎染的制作过程充满好奇。我们耐心倾听孩子们的想法和问题,并给予积极的回应。通过这种方式,我们能够根据孩子们的兴趣点调整活动内容,使活动更加符合他们的需求。

2.倾听孩子的创意表达

在扎染创作过程中,我们鼓励孩子们自由发挥想象,尝试不同的图案和设计。我们认真倾听孩子们的创意表达,尊重他们的独特视角和想法。例如,希希想制作一个“海底世界”主题的扎染作品,画面中包括各种海洋生物和美丽的珊瑚。我们支持她的创意,并帮助她实现自己的想法。

3.倾听孩子的困惑与疑问

在活动过程中,孩子们可能会遇到困惑或疑问。当他们向我们提出疑问时,我们耐心倾听,给予详细的解答。例如,星星对如何捆扎布料才能达到预期效果感到困惑。教师通过个性化指导,帮助他理解捆扎技巧,并鼓励他多加尝试。通过耐心倾听和指导,帮助孩子们克服困难,激发他们的探索精神。

四、尊重是基础——珍视创意表达

1.尊重孩子的选择: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审美标准和喜好。在选择扎染主题时,鼓励孩子们自由发表意见。有的孩子喜欢动物,有的孩子对植物感兴趣,还有的孩子想尝试抽象的艺术表现。我们不会对他们的选择进行评判或限制,而是尊重他们的选择,并尽力提供所需的材料和指导,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创意。

2.尊重孩子的创造力:在染色环节,我们鼓励孩子们大胆尝试,不拘泥于传统的颜色搭配。比如,瑞瑞想要使用粉红色和明**搭配,这样的组合在成人眼中可能显得有些突兀。但我们相信,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审美观,应该得到尊重。支持瑞瑞的创意,并指导他如何实现这种颜色搭配。最终,瑞瑞的作品展现出独特的魅力,**与明亮的结合令人眼前一亮。

3.尊重孩子的表达方式:教师尊重孩子们的审美差异,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独特想法和创造力,鼓励他们自由发挥,不限制他们的想象力,同时还尊重孩子自行选择材料、选择自己想要扎染的图案,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创作与同伴分享,感受到艺术带来的自由和乐趣。

4.尊重孩子的创作思路:给予孩子们充分的肯定和鼓励,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在《扎染》课程中,幼儿掌握了扎染的制作步骤,感受不同图案组合所呈现的视觉美感,体验扎染作品制作的趣味性,在各自帮助与努力下,大家扎出了不同的花样,有纯皮筋绑成一道一道的、小泡泡状的:有利用冰棒棍和夹子夹成一排排的,有并排的、有交错的……紧接着,将扎好的布放进染料桶里,大家围着染料桶好奇地观察着,看着染料慢慢地由绿色逐渐氧化成深蓝色,只听孩子们地嘴里不禁发出一阵阵的惊叹声。

五、指导需适度——技巧与创意并重

1.知识讲解:在《扎染》课程中,教师首先向孩子们介绍了观看扎染的视频及图片,让他们了解扎染的艺术特点和价值,让孩子对这一艺术形式有初步的了解。同时也鼓励孩子们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疑惑,并耐心解答。

2.分组指导:教师向孩子们演示了扎染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如捆扎、折叠、夹板、染色等,让孩子们直观感受。接着将孩子们分成若干小组,每组由一位老师进行指导。这样可以让每个孩子都能得到充分的关注和指导,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

3.动手实践:在了解制作过程后,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尝试。在孩子们创作的过程中,教师观察了他们的操作,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如捆扎的不紧密会造成什么问题,色素上的均匀性等,同时鼓励他们尝试不同的方法和技巧。例如,鼓励孩子们尝试使用不同的材料和工具进行创作,如棉布、丝绸、毛线、湿纸巾等,让他们探索不同的创作可能性。

4.个性化指导:我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和需求,进行个性化指导。对于动手能力较强的孩子,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尝试不同的扎染技巧;对于动手能力较弱的孩子,耐心指导他们逐步掌握扎染技巧,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5.能力发展:除了技巧方面的指导外,还注重培养了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以及社会性发展。引导孩子们观察身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从中汲取灵感进行创作,鼓励孩子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作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作品。例如,让孩子们以“我的商品店”为主题进行创作,把创造出的作品投放在特色“商品店区域”让他们通过扎染这一艺术形式表现出自己的创造力及想象力。扎染好的布可以拿来做什么?又成了新的问题。教师最后对孩子们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活动延伸指导,提高幼儿社会交往能力。以“小组”的形式在小区广场、小公园等人口流动较大的场所进行“扎染义卖”。各小组成员开始一起将扎染手作分类整理、规划义卖场地、小组设计推销牌等等。

六、案例总结

通过美术欣赏课程《扎染》中倾听、尊重和指导的应用,孩子们从最初的新奇到喜欢、尝试和投入,在寻找、讨论中学习,在体验、操作、探索中成长,对孩子们来说是一种全新的挑战。不仅掌握了基本的扎染技巧,还发挥了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制作出了许多独特而美丽的扎染作品,展现了自己的个性和才华。同时,通过分组指导和个性化指导,孩子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自信心也得到了提高。在未来的活动中,我们将继续注重倾听和尊重每个孩子的想法和需求,为他们的成长提供更加全面和个性化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