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自主游戏中幼儿的行为解读与指导
——以小班户外自主游戏“蚂蚁之家”诞生记为例
大自然,是孩子们自由探究的乐园。绿树、繁花、蚁虫皆是激发孩子奇思与妙想的来源,与大自然接触是孩子的发展需要,也是每一位孩子的权利。自主游戏是孩子自主学习、求知欲的自然表达,没有功利性目的和理由。由孩子们自主发生的游戏能使人愉悦、释放独特个性、满足好奇心且并不受预设结果左右。接下来我将以“蚂蚁之家”主题活动为例从四个方面向大家介绍。
蚂蚁之家诞生了
游戏实录:幼儿园的“野趣”区是大家最喜欢探险、寻宝的地方。一天上午,孩子们发现了好多小蚂蚁。一个个小脑袋围着蚂蚁叽叽喳喳地讨论起来。小成说“小蚂蚁要到哪里去呢?”蕊蕊说“他们在造房子,我们一起帮帮他吧!”小伙伴们热情的从周围拿来了石子、树叶和树枝,几个人摆摆弄弄。这时,然然拿了一块大石头放在客厅里当大沙发,小萱却觉得放在这里不合适,挡住小蚂蚁走路了。
游戏实录 |
分析与思考 |
支持与回应 |
然然和小萱都想让同一块石头按自己的意愿摆放,产生了矛盾。 |
孩子们有了平行游戏向联合游戏过渡的萌芽,孩子都有自己的目的和想法并且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游戏。 |
引导幼儿在游戏中使用商量、妥协等方式进行解决。 |
自己玩自己的,比较分散,目的不明确,没有分工合作。 |
1、小班幼幼合作的活动较少,基本都是个人或师幼互动较多。 2、在家中基本上是大人围着孩子转,孩子比较以自我为中心。 |
一起收集蚂蚁之家的相关资料,进行交流讨论丰富经验。 |
1.搜集资料,知识了解
孩子想要创作“蚂蚁之家”,首先就需要了解正真的“家”是什么样,走“近”蚂蚁之家。只有增加对“蚂蚁之家”的了解,孩子们才能够将已有的经验知识进行转化,再进行有目的地游戏。
2. 交流讨论,丰富经验
在班级中,孩子们将自己所了解到相关知识和同伴进行分享和交流。通过聆听同伴的分享,孩子们更加全面细致的了解了“蚂蚁之家”,同时也了解了不同类型的蚂蚁分工有所不同。面对第一次游戏的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孩子们通过协商、妥协等方式解决游戏中的问题。
效果:孩子们商量之后,一致认为大石头放在“客厅”里最好,小蚂蚁可以躺在这个大沙发上休息。石头就当做沙发放在“客厅”了。
蚂蚁之家更美了
有了第一次的经验之后,孩子们对于创作“蚂蚁之家”的兴趣更浓厚了。为了创作,我引导孩子们观察了真实的蚂蚁家,孩子们根据视频里的“家”设计了“蚂蚁之家”的样子:蕊蕊画了一个大滑梯,小蚂蚁从滑滑梯上滑下来就不会累。小萱的用自己最喜欢的粉色画了一个大沙发用来给小蚂蚁休息。
为了小蚂蚁的家更舒适、更好看,孩子们找到了平时手工的材料,有毛根、彩纸、黏土等物品,通过大家的投票,大家决定用软软的彩色黏土给石头、树枝和树叶装饰,有的用黏土和树叶做了一个大厨房,有的用做了一个树叶电动车。
孩子们将物品做好后都迫不及待的到户外给小蚂蚁的家做装饰啦!
有了经验之后,孩子们将不再满足于简单的游戏,通过创意制作和想象,让普通的物品变得有童趣,满足了孩子的游戏意愿。游戏中教师一直秉持着“最大程度的放手,最小程度的介入”原则,活动在孩子的思考下自然推进。随着游戏的深入,孩子们提出想要给蚂蚁更大的家。
怎样让蚂蚁的家变大呢?
《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中指出,要支持幼儿自主选择游戏材料、同伴和玩法,支持幼儿参与一日生活中与自己有关的决策。对此,我做出如下的支持与回应:
1.拓展经验,丰富游戏内容
搭建蚂蚁之家,首先就需要发现蚂蚁之家的不同,通过绘本故事《蚂蚁的地下王国》,孩子们发现蚂蚁的家里最重要的是大仓库。蚂蚁们所有的食物和物品都会放在这里,孩子们对这一点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引发了孩子们要搭建仓库的愿望。
2.探索不同材料,推动游戏创造性发展
教师及时调整材料,支持、推动游戏。引导孩子发现不同的材料,探索材料在游戏中的功能。
经过商量,孩子们决定用积塑积木、大块的布和软垫来进行搭建。
蚂蚁之家升级了
游戏实录 |
分析与思考 |
支持与回应 |
仓库搭好后食物很少,孩子没有给仓库装入食物。 |
仓库内的食物很少,因为孩子们认为周围没有小蚂蚁的食物。 |
教师没有直接参与游戏,而是鼓励孩子们在野趣区看看、找找寻找可以代替食物的游戏材料,用以物代物的方式解决问题,推动孩子在游戏中主动学习。 |
对于游戏中的孩子,教师首先应该尊重他们的游戏意愿,相信他们的学习能力,学会等待,留给他们充分的自主游戏、自主探索的空间,这是对孩子最大的支持。但是,当孩子的游戏需要教师的支持和帮助时,教师应该把握好时机通过适宜的方式支持推动孩子的游戏。
蚂蚁之家的故事
《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中师幼互动部分指出:重视幼儿通过绘画、讲述等方式对自已经历过的游戏、阅读图画书、观察等活动进行表达表征。在“蚂蚁之家”游戏结束后,教师利用“游戏故事”帮助孩子反思回顾过程。我们来看看,他们都说了什么:
蕊蕊说自己画的是两只小蚂蚁回家的场景,帆帆说小蚂蚁出去玩,看见了自己的青虫朋友,俊俊说他看见三只小蚂蚁在一起玩,其中两只爬到叶子上,坐叶子汽车走了。
教师小结:
1. 对兴趣和问题进行捕捉
本次游戏活动是孩子在进行户游戏时发生的,教师应当及时的抓住了孩子的兴趣,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予以引导,尊重孩子的想法,启发孩子更多的游戏灵感。
2. 提供材料引导幼儿思考材料的多种用法
蚂蚁之家是在幼儿园内的野趣区完成的,孩子通常会对区域内的材料有所依赖。因此导致孩子个性化的创造无法成功。在此次游戏当中,教师引导孩子自己尝试使用非常规材料,孩子的自主探究贯穿整个游戏过程,使教师看到真游戏下孩子的真发展。
3. 游戏当中促进幼儿同伴交往,发展协商、合作能力
本次游戏具有趣味性,激发了孩子的协商合作能力,让孩子体会到了团队的力量,享受着成功的喜悦。
游戏延伸记:“蚂蚁之家”拓展“动物之家”。
因孩子十分喜欢“蚂蚁之家”的创作游戏,由此引发了孩子们给各种小动物创作“家”,孩子们在平时的生活中会特别关注动物,于是便引发了关于自然的主题“你好,大自然”。
孩子是游戏的主体,教师是游戏的观察者、引导者。在观察过程中我们要“追随孩子,反思自己”,根据孩子的行为表现和游戏情境,灵活机智的做出回应。还要在推进游戏后从孩子的行为中反思教育行为的价值与成效,实现孩子在自主游戏当中的学习与成长!
郭雨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