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对于信息技术领域不断加强和研究,信息技术在我国迅速发展,我国也迎来了大数据时代和互联网时代。随着信息技术在我国各行各业的广泛普及,幼儿教育方面也受到了熏陶和创新。信息技术让幼儿教育变得生动高效,为良好的教学环境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以及理论指导。目前幼儿教育的主要趋势就是全面实行信息化教学。多媒体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与幼儿教育慢慢相融。对我们来说,这是一种既新颖又富有挑战性的教学手段,为什么要运用、怎样运用、又如何将它运用的恰到好处,使这门技术真正发挥它的有效性呢?在我的教学常规工作中,进行了一些实践,获得了一些宝贵经验。
关键词:多媒体;信息技术;
一、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运用。
(一)信息技术在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中的运用
1、在音乐游戏、音乐欣赏、唱歌教学中选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最为合适。可以利用课件为音乐游戏做示范,这样幼儿理解起来会更直接、清楚。如我在开展音乐游戏《小老鼠上灯台》活动时,借助课件让幼儿了解小老鼠为什么要上灯台、上了灯台发生了什么事、最后结果是怎样的整个音乐过程。
2、多媒体课件在打击乐和节奏练习活动中的具体运用。节奏练习等内容借助多媒体图、声、像更加生动的优势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3、律动、舞蹈活动也可以适当地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相对于游戏、欣赏和唱歌活动,幼儿园律动、舞蹈教学时老师的示范和幼儿的反复练习相对更为重要,但适当地利用多媒体让幼儿欣赏完整的律动、舞蹈表演,使之获得艺术美的体验和熏陶,激发幼儿模仿和表现的**,也往往会取得事倍功半的效果。
(二)信息技术在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中的运用
在幼儿园美术教学中运用电脑多媒体教学,对激发幼儿对美术的兴趣、陶冶幼儿情操,以及培养幼儿感受美和表现美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如:在教孩子如何画直线条和弯曲的线条时,我利用了课件动态的演示了直线条变成了绳子,变成了蚯蚓,又变成了波浪,小鱼在海里游。形象而又生动的画面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和画画的兴趣,调动了孩子的主动性。如:美术活动《熊猫》中,在课前我搜索了许多关于熊猫的图片、视频,目的是想让幼儿了解熊猫的外貌特征和生活形态。这不仅对幼儿的绘画提供了一定的素材,也是对科学领域的相对渗透。
(三)信息技术在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中的运用
在幼儿园语言活动中,多媒体课件鲜艳生动的图像、动静结合的画面、悠扬悦耳的音乐,唤起了幼儿高涨的学习兴趣。幼儿的感觉、知觉、表象、记忆、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因素都能保持良好的状态,有利于促进幼儿的认知发展。愉快轻松的情感体验更有利于幼儿形成积极、健康、愉快的情感。在儿歌、故事的教学中,以往我们都是用手绘的图片来导入和教学,幼儿会像小和尚念经一样的一遍遍的重复。后来我们用希沃白板5,发现幼儿的兴趣马上就被调动起来,而且乐意表述,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教学中的图片讲解。多媒体课件不仅让幼儿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也唤起了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可见,为幼儿创设最佳学习情境,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主动性,使幼儿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愉快地学习是信息技术的一大优势。
(四)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中的运用
在幼儿阶段,孩子们对数概念的理解有很大差异,幼儿园的计算活动十分注重在幼儿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开展。以中班数学活动《排队》为例,设计和制作了相应的多媒体课件,目的是通过多媒体的直观形象,让幼儿在一一对应比较的过程中,不受颜色、形状、长短等因素的干扰进行数数,从而理解数量的守恒。在课件制作的过程中,制作方法以简单的点击式操作为主,演示为辅;有动态的物体,也有不动的物体,供幼儿寻找、观察。
二、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应用优点
(一)激发幼儿学习积极性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学习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些知识的心理特征。多媒体的多功能性、实用性、方便性等,在视频、音频、图片方面,极大地吸引着幼儿的视觉、听觉,不仅能让幼儿更好地沉浸在学习中,还给幼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增加了学习的积极性与学习兴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在多媒体上播放了一段小鸟飞翔的画面,轻快的音乐中,小鸟轻轻扇动轻盈的翅膀,飞过大树、河流,时高时低。在这种画面下,幼儿的注意力集中,都站立起来,将自己的手臂当作翅膀,慢慢扇动、挥舞,随着画面中的小鸟移动。结合着画面与声音,幼儿感受到小鸟的飞翔,感受到生命的律动,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播放其他视频时,幼儿同样很快会被视频中的事物所吸引,开始观察视频中的事物,慢慢地模仿动画中的各种角色,与其他同伴共同表演一个故事,将生硬的课堂变成生动、活泼的课堂,课堂也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与时俱进。
(二)为教师的教学带来方便
幼儿期是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人格健全的关键时期、性教育的关键时期。而由于年龄幼小,幼儿很难集中注意力,教师在教学中难免会有困难。但是在将信息技术融入幼儿教育后,幼儿通过多媒体中的画面了解了更多更详细的知识,相比于传统教学,多媒体的广泛性能弥补不足,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局限性。在星体教学中,利用发达的信息技术,将复杂庞大的星球展现在多媒体上,幼儿能够清晰地了解到星体的组成、样貌、顺序等,将复杂难讲的知识点变得通俗易懂,使幼儿更容易接受新知识。
三、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实际应用
(一)多媒体的辅助性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是服务于教师的,是教师教学的辅助工具。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能将教学全部交于多媒体等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永远不能取代教师在教学中的工作。在多媒体上展现完一项事物后,应留出充分的时间让幼儿进行自由讨论,发散幼儿的思维,教师在讨论过程中起引导、连接作用,信息技术起辅助作用。例如,在实际教学中,在多媒体上展现火灾发生时的正确逃生方法,在课件及视频播放结束后,引导幼儿思考还有什么样的逃生方法,之后进行了消防演练,对每个幼儿的方法进行调整与纠正,让幼儿切身感受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二)从幼儿角度出发
在制作、选择课件时,应考虑到不同层次、发育水平、心理状态的幼儿,制作或选择相应的教学课件及选题,使每个幼儿都能从中得到新知识,获取新鲜感。在低年级教学中,多选择动画形式,画面简洁清楚大方,色彩鲜艳,涵盖的知识浅显易懂。而在高年级教学中,多选用涉及空间想象及动手能力的材料,包含丰富的色彩搭配,涵盖较多知识,多角度地向幼儿灌输知识。例如,从当下最热的动画片中选取材料,进行课件的组成,将课件设计成简单、有动画人物的课件,更能吸引幼儿的关注,提高幼儿的学习效果。
(三)课件制作的科学性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要讲究科学性。在制作、选择课件时,不要为了课件的动画效果而滥用相关动画,不要将所有知识全部照搬到课件上,这样反而不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更容易使幼儿产生疲倦。在制作时,应考虑每次课程的重难点,运用不同颜色将其区分开来,或运用重点符号对重难点进行圈点、标注。综上所述,在21世纪的今天,幼儿教育的重要性不断提升,信息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信息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提升幼儿的注意力与学习积极性,同时为了辅助教师的教学工作,在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幼儿教育中的同时,要将信息技术与教师引导相结合,形成教师为主、信息技术为辅的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可以增强幼儿对新鲜事物的兴趣以及感知力,更加生动形象地展现事物的特点,更好地激发幼儿的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空间构想能力等。在幼儿教育中运用信息技术,不仅能增加幼儿教师的主动性,还能提高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我依然会利用网络不断充实自己,学无止境,学习是不间断不停歇的,只有不断扎实自己才能为幼儿带来更好的学习环境,也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
一审:王瑞
二审:余冬梅
三审:王俐